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商学院 >企业管理 > 未雨绸缪,做好品牌资产积累

未雨绸缪,做好品牌资产积累

2016-10-17 来源:商学院 浏览数:1655

人们的记忆总是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好,总以为一些事情和教训会保存的很久,往往却总是最多存在于脑海十数年,然后竟像没有发生过一样,随风而去,不管是一段感情,还是一个发人深省的事件。

  人们的记忆总是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好,总以为一些事情和教训会保存的很久,往往却总是最多存在于脑海十数年,然后竟像没有发生过一样,随风而去,不管是一段感情,还是一个发人深省的事件。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各种生态系统野蛮生长,然而注定有一个叫Amazfit的陌生品牌在2016年会感到一丝迷惘。它的生产商叫华米科技,同样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在销量不尽如人意的背后, Amazfit实际上有显赫的出身。作为小米生态系统的一员,截止到2016年4月底小米手环总销量已经突破2000万,而小米手环正是由华米科技出品的。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小米的品牌为什么强大,而在于作为生产商的华米科技忽视了品牌资产积累是需要时间的,没有充分利用小米强大的品牌资产来缩短自身品牌建立的周期,在一个并不恰当的时间做出了需要承受风险的选择。这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操作:如果在战略上华米科技早有打算推出自有品牌,那么在小米手环热销的同时,华米科技应该充分利用机会和小米捆绑,借势将自身的企业品牌推向前台,在积累一定的市场声誉后,选择合适的时机推出Amazfit,完成品牌资产的转移。我们无从知晓作为生态链主导的小米实际上是否会允许这样的操作,随着时间的积累,华米和Amazfit也未必就不能打开市场,但是可能需要付出更加昂贵的代价。
  
  相似的故事并不只是在当下数字化引领一切的世界发生。11年前的联想将Thinkpad纳入麾下以后,利用Thinkpad的高端品牌形象,一定程度提升了Lenovo的品牌,尽管中间的过程并不简单。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业生态系统的形成,类似的故事会越来越多,然而解决的方式却可能因人而异。在一个商业生态中,品牌的进进出出成为常态:有的是生态系统的主导品牌自己发展成熟后分拆的,有的是收购的,有的仅仅是依附于系统自然生长的成千上万的小品牌。生态系统的主导品牌永远是最强势的,而依存于系统的品牌必须学会判断何时需要借助主导品牌的力量,何时需要积累自身的品牌资产,有时候两者是一件事情,有时候却意味着完全相反的选择。
  
  同样依附于eBay的生态系统的PayPal,是一个深谙借力打力的品牌。远离我们的环境成长的PayPal,2014年处理的移动支付额达到460亿美元,为全球203个市场的超过1.69亿活跃客户账户提供服务。然而它也不是一开始就如此强大,1999年创立之初只是想为其用户提供在PDA上存储加密信息的服务,2000年几乎濒临失败。偶然的机会搭上了eBay这条巨轮后高速发展,从一开始他们就充分利用eBay的政策空间,积累自身专业支付品牌的资产,以至于在eBay推出自身的支付品牌Billpoint的时候,却屡次招致用户的抵制,最终不得不取消Billpoint的进一步发展,2002年用收购的方式达成了两者的和谐发展(2014年PayPal又脱离eBay独立上市,这是后话)。
  
  每一个变化的背后有挑战也有机会。在BAT等互联网巨头们积极布局自身的生态系统的现实世界,众多的生态链企业的品牌并非无路可走。只要真正积累了有效的品牌资产,股份可能被收购,但是品牌却将继续独立存在。马云曾经明确表示从未觉得阿里是一个“帝国”,阿里要做的是“生态系统”,只有“生态系统”才是基本上可以生生不息的。生态链企业在做好产品的同时,需要具有前瞻的眼光,充分利用主导品牌的优势地位,尽快积累自身的品牌资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卖产品的层面。至少从目前来看,巨头们对自己的品牌还是慷慨的。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初创企业的生态圈思维
阅读下文 >> 精准营销的悖论,来自宝洁的反思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school/show.php?itemid=24967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