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商学院 >市场营销 > 健康领域海外并购面临降温 下半年"出海"不被看好

健康领域海外并购面临降温 下半年"出海"不被看好

2017-04-17 浏览数:783

借由资本的整合力量,同类上市公司之间的“阶层分化”正逐渐显现:在刚刚过去的一周,上海莱士(002252.SZ)母公司科瑞集团以及爱尔眼科(300015.SZ)、昊海生物(06826.HK)分别披露了新一轮的海外并购计划,希望依托这些并购,进一步坐稳所在子领域的龙头地位。

  借由资本的整合力量,同类上市公司之间的“阶层分化”正逐渐显现:在刚刚过去的一周,上海莱士(002252.SZ)母公司科瑞集团以及爱尔眼科(300015.SZ)、昊海生物(06826.HK)分别披露了新一轮的海外并购计划,希望依托这些并购,进一步坐稳所在子领域的龙头地位。
  
  这是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2000亿规模大健康并购市场的一个缩影。根据普华永道公布的最新报告:2016年度中国大健康行业并购交易量依旧上扬了26%,其中,海外并购成绩亮眼,不仅总额增长了近4倍,数量也增长了2.4倍。
  
  在包括投资机构、知名咨询公司在内的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借由海外并购,一些子领域的龙头公司进一步坐稳了业内“老大”位置,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担心,随着今年初汇率新政的出台,临近交割期的不少中国企业正面临“钱出不去”的尴尬现状,与此同时,这波海外并购的“冰点”或在今年慢步到来。
  
  私募基金推高海外并购交易
  
  根据普华永道的这份统计报告,在过去的2016年,健康行业的海外并购交易总额高达80亿美元,总交易数量为85起,而这一数字在2015年分别为15亿美元以及25起,一年时间分别上升了433%及240%。
  
  事实上,2016年医药行业海外并购无论从交易金额还是数量上来说均呈爆发式增长,先后涌现了诸如复星医药收购GlandPharma(12.6亿美元)、科瑞集团收购BioProducts(12亿美元)、华润投资澳洲GenesisCare(10亿美元)、中信产业基金私有Biosensors(10亿美元)等大型交易。
  
  而上周,上海莱士控股公司科瑞集团公布了一项针对德国血浆产品制造商Biotest的收购议案,该交易估值高达100亿元人民币,倘若完成交割,千亿元市值的上海莱士不仅将借此坐稳国内血制品公司“一哥”地位,本土药企去年由复星医药收购印度GlandPharma所产生的12.6亿美元的海外并购纪录也将就此打破。
  
  事实上上海莱士正是借由近几年的不断并购从而实现了资本估值的不断增长:2014年2月,上海莱士收购邦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现已改名郑州莱士),整合后上海莱士采浆站达到14家,投浆量475吨,借此跻身国内最大的血制品企业。2014年12月,继成功收购邦和药业后,上海莱士又收购了同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同路生物是一家浆站数量排名全国前五的非上市公司,此次收购完成后上海莱士的国内采浆规模和产品种类均达第一。而在去年,上海莱士母公司科瑞集团以72亿元收购英国血浆制品企业BPL(BioProductsLaboratoryLtd.)。上海莱士曾在2016年半年报中表示,公司控股股东科瑞集团未来将把BPL100%股权择机注入上市公司。如果成功,上海莱士可能会以增发股票的形式间接获取超过45个国家的国际血制品市场。
  
  不过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通过海外并购获得的不仅仅是生产和盈利能力,估值成长是另一个重要方面。
  
  “海外项目基本都比国内同等项目便宜70%~80%,估值上更存在数倍的差异,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购买完相关标的再装入国内上市公司,很容易就可以赚取估值差。”景旭创投创始合伙人钱庭栀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私募在海外并购的交易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普华永道的统计,2016年由私募基金主导的交易数量大幅增长,海外投资增幅高达142%,这两个类别均创历史新高,成为推动2016年全行业并购总交易量增长的主要原因。
  
  “私募+上市公司的组合模式正成为主流,由于近两年宏观经济并未迎来特别好转,而健康行业又具有抵御经济周期变动的特性,因此包括房地产在内的生产型企业也都在谋求转型到这一领域中,它们往往不会自己直投,而是以成立产业基金的形式来参与,随着资本外流的限制逐渐加大,房产企业转型的紧迫度也正在增强。”普华永道思略特合伙人孙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下半年“出海”不被看好
  
  尽管在过去一年健康行业的海外并购实现了暴增,但诸多业内人士却对下半年的出海趋势持有保留态度。
  
  “没戏唱了。”钱庭栀如此直言,“由于今年初的汇率新政,资本外流限制趋严,钱出不去了,不少项目到了交割期就出现了没有外汇的尴尬现状。”
  
  孙超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了同样的担忧,“国外卖家在遇到中国买家时也常常会问是不是海外基金,一些海外标的遇到的中国买家不是提高要价就是需要付定金才会继续交易。”据他透露,汇率新政以后,今年仍在考虑进行海外收购的资本和上市公司同去年相比已经出现了大幅减少的现状,正在进行的项目不少搁浅。
  
  海外并购数量回落的预判还来自于另一方面:经过了过去一年的“爆买”,不少优质的海外标的,尤其是健康品企业,在提前进入中国后已产生渠道及市场壁垒,后来者是否值得再花高价进入高度竞争的市场也让不少资本犹豫。
  
  “在过去两年,中资企业出海收购海外保健品企业数量激增,包括SWISSE以及BLACKMORES这些知名品牌都被中资收入麾下,但现在很多海外品牌看到是中国人来买就会故意提高溢价,投资者会觉得不值得,毕竟现在海外保健品牌在中国市场也已经不少了。”孙超说。
  
  对于中资企业来说,尽管今年海外并购预期有所回落,道路却也并未全部封死,尤其是对已有海外业务以及海外融资平台的企业而言,普华永道的这份报告指出,美元私募基金以及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将比单纯持有人民币的投资者更具有优势。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中国共享单车企业陷“苦战”:竞争激烈难盈利 管理存隐忧
阅读下文 >> 企业万元买推广没上线 百度:签合同不代表能上线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school/show.php?itemid=25224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