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路走向决定道路长度,优化路线走向是道路优化的关键。由于风电场设计周期较短,道路设计占比不大,受山高林密等因素制约,现场设计踏勘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很多时候设计人员仅能依据精度不高的地形图进行选线工作,易出现设计线路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实际工程量远大于设计工程量,或设计线路经过敏感区域、现场施工必须改线等情况,特别是在沟壑纵横,地形复杂的山区。为此,在进行道路设计时,除尽量获得高精度地形图外,还可在现场踏勘时,通过走访当地山民收集第一手资料,找出与地形图中地形差异较大的区域,了解当地军事设施、基本农田、坟墓等敏感点的分布情况及已有道路的情况。在设计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已有道路,避开敏感区域,综合确定最优路线。
(2)道路宽度满足运输要求即可,一般进场路稍宽,路基宽度可取6m,场内路稍窄,路基宽度可取4.5m。山区道路转弯较多,尽量选择较大的转弯半径,以减少路面加宽值,同时也可利用转弯加宽段错车,减少错车道的设置。对于选择履带吊作为主吊的情况,可考虑履带吊在吊装平台进行组装,此时要求吊装平台一侧道路轴线尽量为直线(以便组装履带吊吊臂)。
(3)为缩短道路总长,除确定一条连接多台风电机组的主线后,其余风电机组可通过单支线连接至主线。主线道路平均坡度不大于10%,最大纵坡一般不大于14%。单支线可适当放宽,但应考虑大件设备运输时需要配备牵引车。较大坡度路段的坡长不应太长,一般不大于150m。
3 风电机组基础结构设计应标准化
为尽快投产发电,产生发电效益,建设单位对风电场建设时间是一压再压,对设计周期也是一减再减。作为风电场设计中重要的一环,风电机组基础设计关系到风电机组设备的安全运行,是结构设计的重点。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加快风电机组基础设计是每个设计单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风电机组基础设计一般依据风电机组厂家提供的风电机组载荷资料和现场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基础型式,通过结构计算、配筋计算等最终完成基础设计。目前国内风电场风电机组基础型式一般采用扩展基础或桩基承台基础,对地基条件较好的山地或平原风场采用扩展基础居多,对地基土为软弱土层或高压缩性土层的平原或沿海滩涂风场多优先采用桩基承台基础。基础设计必备的风电机组载荷根据单机容量及叶片直径不同也可划分为多个量级。由于风电机组基础型式相对单一,风电机组载荷条件相对简单,因此完全可以通过设定不同地质条件、不同载荷水平,形成标准化的设计流程和设计计算表格,实现风电机组基础的标准化设计,这样不但可以保证设计的质量,同时也能大大缩短设计计算的时间。
当然,基础设计的标准化并不意味着基础设计的简单僵化,标准化的基础设计应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设计工作的经验积累和更高的施工要求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以适应风场建设方越来越高的低成本建设的要求。
4 升压站设计可考虑典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