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是齿轮箱的设计方案,说起来的话起码两个小时才可以把这个话题讲完,我这里挑选一个行星轮,早期是条形滚轴承,像非常著名的布兰德早期就是这样,慢慢的欧洲改成的圆柱或者是圆锥轴承。圆柱一般是用四个圆柱,四列圆柱的话现场的情况用得还可以,但是潜在问题是四列很难保证受力均载,有四列,所以要加一定的安全性在里面,选性的话受的限制大一点。那么从发展趋势来看的话,现在对这个星星轮这一块的轴承有一个趋势,也就是说集成化。因为你现在功利越做越大,要求越来越高的话,会把这个外圈放在齿轮上可以是圆柱轴承,也可以是圆锥轴承,圆柱接触的比较多的,圆锥集成到上面的话,国内还是比较少的,齿轮的内孔作为滚道,加工难度和精度各个方面要求比较高。但是采用了这个以后可以解决跑圈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功率的问题。
我把重点放在第三块,就是说白点蚀损伤这一块。其他的行业以前非常少见,但是在风电行业,国外被发现比例是相当高,这种损伤有两种表现形式,一中是脆性剥落,有材料剥落下来,还有一种是轴向的断裂,我们说风电轴承,尤其是高速轴,以及高速中间轴的话,这种白点蚀比例非常高,但是国内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是白点蚀损伤。为什么?因为看到这个损伤模式可能没有意识到,可能以为是材料本身的问题,或者是其他的问题等等这样考虑,并不会说意识到这是一个白点蚀的问题。如何来鉴别这个轴承的损伤,到底是不是白点蚀损伤呢?我们必须要做一个镜像的分析,也就是说深入到材料的结构去,为什么叫做白点蚀?这个名字怎么来的,为什么这么称呼?有原因的。
一般来说我们知道如果做过镜像分析的同事都知道,我们一般是做一个切片,把材料切下来做一个切片,然后先进行一个酸蚀,在切片上滴腐蚀性很强的酸,为什么酸蚀呢,如果直接把切片放在显微镜上去看的话,很多的零部件的表面光洁度非常好,看的话光密度好是一个镜面反射,这个图最下边的,左边是一个经面放射,你在显微镜上看到的是白蒙蒙的一片,也就是说看不到里面的组织结构的真正的东西。所以说我们做镜像分析的时候,必须有一个叫做酸蚀,腐蚀掉一部分的材料以后,左下角的图片右边部分是坑坑洼洼的。
坑坑洼洼之后是一个漫反射,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清楚我里面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样的组织结构,什么铁都可以鉴别出来,正常的情况下是需要做酸蚀实验。
现在如果说这个材料发生了白点蚀损伤之后,再去做酸蚀以后他们发生一个问题,像右下角这个图,一个绿色的虚线是取的一块切片进行酸蚀,结果是左下角这个图是光华白色,粗糙黑色的图,这个结果是我们可以看到上面两个图的材料有一个区域和其他的周围区域明显不一样,在光学显微镜下左下角是白色的,右上角是灰色的,不一样的,这个区域和其他的不一样的一条我们叫做白点式区域,这个区域右下角是一个切片,一部分取到原来的区域的,一部分是原来的组织材料,放大以后的结果是左下角的图。你可以看到白点蚀的区域酸蚀之后依然是一个镜面反射。然后右边是一个正常材料的漫反射,也就是说这个轴承发生了一个白点蚀以后他的材料内部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你酸蚀的话不成功。你看起来就是白茫茫的一片,所以这个图里面就是白的,这个是白点蚀的名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