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陆地风电这几年的运行来看,我们把海上风电故障分为复位故障和现场故障。现在有一个理念就是怎么把海上风机的可靠性提高一点,容积更大一点。但是这样一来成本就会变得很高。可以通过软件和其他的方式,把一些不可复位工厂变化成可复位工厂。即在变电站里面通过变电站进行复位,不用去海上。不可复位故障则必须到现场,或者上了风机才可以复位。
容积设计也是为了可维护性和可靠性的同时保障。其中有几个重要部件,包括变电,风速风向仪,传感器,主控溶侧。有些部件实际上就是双套。主控这一块是联合动力现在做的工作,相对来说,投入重点会比较多一些。
针对海上风电3兆瓦运行的情况,联合动力在潍坊做了一个曲线。但是这个曲线是联合动力做的,不是认证公司做的,可能会有差异,因为从现场做的散点图,测试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像认证一样放在那,区别主要是一个是风场的测风塔,一个是风机上面的测风塔。从这个曲线来说,联合动力还是比较满意的。
齿箱的温度测试,基本都是在3兆瓦机型上面的测试。两年前做了6兆瓦的风机设计,样机到现在装了已经有一年多,一直有一些小的毛病,包括电缆,并网和其他问题,使得它没有很好的像3兆瓦一样运行,而且数据量也不够。这个样机是装在一个7.5万的风场,所以我们测的数据也比较多。6兆瓦机型的特点是叶片采用了碳纤维材料,这个可能是6兆瓦机型的一个亮点,目前世界上用碳纤维制造这么大片材料的,应该也只有联合动力一家。这个机型用的是超级电容变桨技术,阻尼器优化设计,还有传动链,柔性控制,以及塔震反馈的优化变桨。实际上目的就是叶片在变桨或者是振动过程中,程序里面有一个阻尼器的软件,一个控制,使得它载荷比较平稳,不是那么突变,再结合分布式设计和前沿的控制理念。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这个机型的设计比较紧凑,目前6兆瓦级别上,机舱重量是235吨左右,相对来说是比较轻的一个机型了。
海上风电对中国来说是需要发展的,但是并不建议走得太快。欧洲发展海上风电的原因第一是欧洲的海上资源好;第二,欧洲陆上土地稀缺。希望海上风电开发商不要过多的注重设备的价格,做海上风电还是要磨刀不误砍柴工。多做一点基础工作,后面错误少犯点。这样实际上花的时间和代价是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