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定是“特高压”?
除了加强电网可靠安全,特高压电网也是国家能源发展、清洁发展的战略重点。而它的首要对手就是“雾霾”。那么,为什么一定是“特高压”?
2013年,“雾霾”成了当年的关键词。只1月份,雾霾就席卷了全国30个省市及自治区,在上海,2013年、2014年六成以上时间都出现了雾霾天气,对申城的发展、民生、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雾霾让申城市民认识了PM2.5,让口罩一下成了热销品。
2014年12月8日,在中国科协热点问题学术报告会上,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证实,以燃煤为主的不清洁能源过量消费,是我国雾和霾日益严重的最根本原因。煤炭燃烧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雾霾发生的主要因素。而如果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源强度就下降3.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要做到治理雾霾,无非是减少燃煤,加强电能使用。根据测算,通过全面实施电能替代,2015年、2020年东中部地区PM2.5污染可比2010年分别降低12%、28%左右。
然而,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仍然难以改变,与经济发展相伴随的能源消费增长和大气污染治理之间依旧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如何在仍无法完全“弃煤”的情况下,实现雾霾的治理?去年2月12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与会人士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要求进一步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实施跨区送电项目。特高压要做的,就是加快能源结构的转型,其根本战略是“一特四大”。
“一特四大”战略就是在能源资源富集地区,集约开发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通过特高压电网,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电力资源,通过清洁能源发展与输煤输电并举,实现雾霾的治理。
对上海而言,实行“上大压小”政策,关闭一大批电厂,将输煤转化为输电,减少地区燃煤是降低城市污染的首要做法。而建成的两条特高压线路,向上工程带来的是四川的清洁水电,而皖电东送工程则是实现了“煤从远方来,电从空中走”,在仍无法完全摒弃煤电的时间段内,尽量减少高污染地区的煤炭排放,将排放留在有一定环境承载力的西北部地区,通过这种集约化来为雾霾严重的上海减轻环境压力。
2014年11月4日上午,“两交一直”特高压工程开工动员大会在京召开,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宣布“淮南-南京-上海、锡盟-山东、宁东-浙江”特高压工程正式开工。这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中首批获得核准并率先开工建设的特高压工程,标志着特高压电网进入全面大规模建设和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上海市副市长周波在主会场发言表示,特高压工程不仅是一项能源基础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更是一项绿色能源工程,是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计划、解决雾霾“心肺之患”的根本之策。上海经济发达,电力需求大,但一次能源匮乏,亟待加快发展特高压电网,扩大上海外受电规模,满足上海未来用电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国的能源将实现以清洁能源为主,实现从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的全面转型。特高压电网将作为能源跨区输送的大动脉,将70%以上集中在西部、北部地区的清洁能源,通过完备的特高压网络穿过蓝天白云,跨越1000多公里送到申城的千家万户。(郭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