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我国最早大规模开发风电的省区,1989年利用丹麦赠款建设的第一个风电场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直到2001年,新疆风电装机容量都位居我国首位,后来因为电网容量的限制,发展较慢。不过,目前新疆也在打造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预计会与甘肃酒泉一起成为风电“西电东送”的源头。
甘肃虽然起步较晚,却大有后发制人之势,率先启动了全国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项目,通过历次特许权招标,甘肃形成了独特的风电电价制度,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一省一价。李俊峰介绍,“甘肃有望成为继内蒙古之后我国最大的风电开发区”。
而江苏是最早提出千万千瓦基地设想的省份,其近海滩涂的可开发量也超过了千万千瓦,而且它就位于电力市场区域。对此,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认为,江苏等沿海地区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可能会超过其他地区。
特许权招标强效
1994年中国首次出台支持风电的产业政策《并网式风电场管理条例》,要求电网必须为风电场提供便利,之后,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大大推动了风电产业的发展。
其中一个推动风电大基地建设的重要政策是特许权招标。从2003年到2008年,中国先后实施了5期风电特许权招标,具体要求项目规模达到10万千瓦。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特许权项目进行前期工作的审核,具体招标时由中国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和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公司实施。
从这5次招标中,可以看出中国风电市场由小到大、由无序到有序的一个发展过程。
最初,由于规定承诺最低电价者中标,从2003年到2006年的4期特许权项目招标中,实际中标的上网电价远远低于合理范围。
“最明显的案例就是如东项目连续两年招标,风能资源和其他条件几乎完全相同,华睿公司的投标价格分别是每度0.3979和0.56元,相差40%”,李俊峰介绍。
虽然到了第三、第四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允许非价格因素作为考虑条件。但由于上网电价仍然是主导因素,因此,电价仍然偏低。
投标企业为了降低投标电价,采用的手段有过高评估风能资源和上网电量,设定较高的第二段电价,低估设备价格,风电机组基础成本和削减运行维护费等。也有些企业组成或在境外注册合资企业,享受外商优惠政策,享受退税等。
“过低的价格表明了风电投资的极大热情。这种倾向虽然是政府一直希望看到的,但是,也反映出一些企业跑马圈地的冲动,因此,虽然前几轮民营企业和外资的积极性很高,敢于冒险大打价格战,但是毕竟难以承受巨大的投资风险,之后的投标中,已经是清一色的国有企业”,李俊峰说。
分析原因,李俊峰指出,“这些集团有雄厚的煤电或者水电项目作保障,所以足以消化风电的亏损或者微利,只要掌握了资源,不愁在几年后盈利,而且发展风电对树立企业形象有好处。这也是预防未来国家的配额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