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BIM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通过三维建筑模型,实现工程监理、物业管理、设备管理、数字化加工、工程化管理等功能。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 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项目参与方在同一平台上,共享同一建筑信息模型。利于项目可视化、精细化建造。BIM不再像CAD一样只是一款软件,而是一种管理手段,是实现建筑业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谁掌握BlM,谁就赢得未来!”在今年9月的一场论坛上,住建部副部长易军如此豪言。
BIM被称为建筑工程行业的第二次革命,正备受推崇。尽管起源于国外,引入国内的时间尚短,但BIM技术已经成为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为产业链贯通、工业化建造提供技术保障,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政策加持,BIM技术应用落地加速
近年来,随着BIM技术逐步在建筑工程领域普及推广且影响不断加强,住建部及各地政府陆续发布了多项相关政策推广BIM技术。
2011年5月20日,住建部发布《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第一次将BIM纳入信息化标准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于2013年推出《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BIM技术的具体推进目标;2016年8月23日,住建部再次发布《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BIM成为“十三五”建筑工程行业重点推广的五大信息技术之首;近日,住建部正式批准《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1235-2017,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至此,中国正式有了BIM标准。
国家层面大力倡导BIM技术,全国各地政府也积极呼应。近日印发的《山西省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工程总承包、运营维护等有关单位和企业,要根据实际需求制定BIM应用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积极开展BIM技术应用;湖南省出台的《关于开展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则率先启动了“三年行动计划”和 15个示范项目,并明确要求,到2018年底前,投资额在6000万元以上(或2万平方米以上)的建设项目要采用BIM技术,2020年底,湖南省内工程项目全面应用BIM技术。
“粗放型”向“精细化”,风电场设计模式转型
过去十年间,中国的风电事业经历了高速发展,并成为了世界第一的风电大国。一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只有1200万千瓦左右,上网发电量仅为120多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中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到了2016年底,我国风电的装机规模达到了1.69亿千瓦,发电量为2410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4%。
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随着“三北地区”弃风限电的加剧,可开发的风电场条件愈加复杂,风电场设计也从过去的“粗放型”转变为“质量和效益”并重,传统的二维平面设计手段已不能满足风电场“精细化”设计的要求。
在以往的风电场设计过程中,考虑到风电建设周期短,一般是在电气设备招标工作完成前,土建已经先开工建设,升压站设计为电气设备的预留孔洞或者基础就有可能与电气图纸不符,待设备就位时才发现,还需要进行返工… …诸多的问题经常会遭到风电业主诟病,也成为了风电场设计变革的推动力。
风电设计领域,BIM普及迫在眉睫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随着国内风电行业的发展节奏,总承包业务的规模发展以及国际项目的深耕细作,成为了倒逼风电全面开展BIM设计的最大压力。
不同于传统的风电场设计模式,BIM技术可以通过海量信息收集与大数据分析处理,将工程项目以三维数字模型呈现,具有建造虚拟化、成本透明化、质量可追溯、管理精细化等特点,这正是风电场设计所急需的。实际上,BIM技术还能够缩短并简化工作流程,改善协同作业,协助工程管理,提高设计的一致性与质量,提升风电场的生产力。
未来几年,随着产业中心南移及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风电行业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巨大的需求背后必然蕴藏着偌大的市场,BIM技术能否在风电场工程领域掀起革命性变革?
针对这个疑问,2017年12月28日,国内领先的风电开发投资企业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将联合天工开物TGCW微平台于北京召开“BIM与数字化风电设计工程结合应用技术交流会”,并邀请了BIM领域和风电行业的专家,就风电项目采用基于BIM技术的三维模式管控展开讨论,以便掌握BIM市场的发展命脉,为风电相关企业把握新一轮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