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谈技术 >技术应用 > NEAM 2022|张晓朝:对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NEAM 2022|张晓朝:对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2-12-02 来源:《风能》杂志 浏览数:4327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副主任张晓朝在题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的演讲中,重点从度电盈利视角解读了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合规经营,控制风险;二是要提高收入增加的能力;三是要精细管理,有效控制初始投资成本和运营过程成本。

  11月18日,由《风能》杂志主办的首届新能源资产管理大会(NEAM 2022)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宁夏嘉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共同承办,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协办,支持单位为北京协合运维风电技术有限公司。大会以“探索新形势下新能源资产收益最大化模式”为主题,聚焦新能源资产投融资、评估、交易、碳资产管理和新能源运维技改等热点,旨在通过对国内外最前沿解决方案案例的总结与交流,为国内外新能源行业提供更为高效具体的发展参考路径。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副主任张晓朝在题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的演讲中,重点从度电盈利视角解读了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合规经营,控制风险;二是要提高收入增加的能力;三是要精细管理,有效控制初始投资成本和运营过程成本。
640 (10)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副主任张晓朝
  
  以下为张晓朝演讲的主要内容: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新能源资产管理,当今围绕新能源资产衍生出众多资产增值和管理方式,但无论新能源资产衍生出多少金融产品,它们都离不开新能源实体资产质量的保障。关于新能源实体资产如何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将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此指引下,我理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着眼于落实国家双碳目标发展战略,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抓手,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
  
  贯彻新发展理念,首先是要创新。我国新能源的整个发展历程,也是在无数的创新中稳步前进,并且实现了超越,从最早的技术引进,到实现部分技术的国产化,再到现在做到绝大部分技术的国产化,我们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接下来,还将继续通过交流共享促进技术进步。
  
  围绕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我们的着眼点依然要放在国家提出的双碳目标上,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战略落到实处。
  
  在未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新能源,尤其风电和光伏的作用将越来越大,装机容量会越来越多。假设按照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为8.31万亿千瓦时,以及目前的经济与用电量增长速度来测算,到2060年全社会用电量保守估计应该在17万亿千瓦时。如果其中的60%电量是由风电、光伏发电提供,两者的发电量将在10万亿~11万亿千瓦时。结合今后技术发展趋势,预计2060年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需要达到60亿~70亿千瓦,这个数量是很大的。在此过程中,考虑到每一个项目的经营期都超过20年,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要围绕适应将来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来开展工作,即现在的发展要适应将来的发展。
  
  此外,随着制造业和技术的发展,解决重点“卡脖子”问题是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比如IGBT、主轴承、PLC、主控系统等。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在开展大量研究实践后进行国产化替代,以期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
  
  因此,我认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理解。
  
  二、从度电盈利能力视角看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在做投资决策时,我们经常会用到全投资内部收益率(IRR)、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等。这些决策依据里有很多是预计的边界条件,以及与部分实际情况相结合,能不能反映项目最终的真正经济目的?对此,我们又开展了项目后评价工作。后评价实际上就是针对项目投资前的决策是否有效,通过实际的运行结果来进行验证评判。后评价是根据实际运营情况,预测未来项目的发展,对照可行性研究评估的目标,找出差别,分析项目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的变化与制约因素,将生产经营实际完成的生产技术指标与设计值进行对比,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这里会存在较大的偏差,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就很难说项目是不是高质量的。
  
  以某上市公司的陆上风电、光伏实际运行发电度电成本分析为例,决定新能源项目的好坏主要有几大因素:一是度电收入,即发电量乘以电价再除以总装机容量;二是度电成本,它的影响因素较多,但度电折旧费用、度电财务费用的高低是决定一个项目高质量与否的两大主要因素,这也与初始投资大小有关联。其中,合并度电折旧费用占50%左右,为影响成本的第一大因素;合并度电财务费用占25%左右,为影响成本的第二大因素;其余为合并度电经营成本和税金及其他,占25%左右。
  
  陆上风电、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构成比例,大致都是在这个水准上下。但海上风电不是这样的,目前国内实际运行的样本比较少,我不太清楚具体情况。从收集到的一些国内外运行数据来看,海上风电的情况并非如此,度电折旧费用、度电财务费用两大影响因素的占比会大幅下降,各占1/3左右,运维成本将大幅上升,大概是1/3,因为会产生大量的维修成本。
  
  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介绍了,新能源发展的高质量方向到底是什么?我们要在项目的管控过程中重点关注哪些?这是接下来要讲的一些对策和思考。
  
  三、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思考
  
  2022年5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去考量:一是合规经营,控制风险;二是提高收入增加的能力;三是精细管理,有效控制成本。
  
  (一)合规经营,控制风险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合规经营实际上是规避资产无谓的损失风险。
  
  第一,应始终守住底线,不能踩红线。合规经营,是大家有时比较容易疏忽的一点。早先在办理项目手续时,会有一些“打擦边球”的做法,有可能是开发商或政府不守规矩,进入核心区,踩了生态红线等,导致后期有些风电、光伏发电项目遭到拆除。因此,这种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必须要有。
  
  第二,项目的前期工作应符合政策的要求,建设及生产过程的管控也应合规合矩。实际上,在很多项目合规经营中经常会碰到手续不全问题,比如涉及规划、土地、林业、草地、文物、军事等一系列因素都在影响项目的合法合规性,有一些项目的手续不全就开工了,进行到一半被叫停,产生大量沉默成本,需要重新补办手续。此外,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的合规经营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通俗地说就是“先上车后买票”“先买票后上车”“上了车也不买票”。这在整个项目的建设运营过程中都会产生合规经营风险,比如大部分手续都全了,但是施工许可没办下来,是不是合规?类似于这种问题,并不少见。
  
  第三,衍生工作应合法合规。围绕新能源实物资产会做很多金融产品,或者做一些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的处置,这个要符合国家的政策法规规定,否则就有可能会面临合规风险。
  
  第四,项目并购除了应符合政策要求和合法合规之外,还要注重溢价管理、交易风险过程管理。尤其是像央企,如果在并购后项目出现了亏损,就涉及承担有可能的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同样,若是项目产品质量出现问题,造成了损失,将面临利益输送等风险。
  
  (二)提高收入增加的能力,主要包括:增加发电量有效效能;合理获取优质电价,创新新能源运营的商业模式
  
  对于增加发电量有效效能,这里首先提一个概念——基因工程,它有几层内涵:
  
  一是,风电和光伏发电靠天吃饭,资源禀赋及环境影响因素决定着项目能不能有收入,或者收入的高低。因此,有效的资源禀赋获取及环境影响因素的适配是“基因工程之一”的问题。二是,必须考虑资源禀赋与主设备的适配选择,这是“基因工程之二”的问题。这往往是大家容易疏忽的方面,也是极易受长官意志左右的。比如,有人忽悠让采用大兆瓦机组,要做到引领,但它可能与资源条件不匹配,扫风面积不大,不能有效吸收风能。我们必须结合项目所在地的资源条件,考虑是否需要这么大兆瓦的机组。此外,还应当考虑主设备与辅助设备的适配,包括集电线路设计、节能降耗产品的选择等,这些与后期运行成本存在很大关系。三是,需要注重有效的设计理念管理。在做设计时,应当考虑未来20年经营期的需求,需要基于对未来的判断在设计理念上做一些适应性调整,比如考虑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提升风功率预测的准确性等。最后,应当正确处理好适宜的技术路线选择与创新的关系。在选择技术路线时,针对国产化等,应该有整体的考虑。
  
  合理获取优质电价,创新新能源运营的商业模式。随着补贴的退出,以及未来10年内全国电力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健全,新能源的商业模式必然发生变化。新能源如果全部参与电力市场交易,那么交易的方式将成为新能源获得优质电价的重要考量因素。这里涉及,充分利用不断完善的电力市场交易规则,提升电力生产调度能力(储能、负荷),提升电力交易综合价格;探讨研究区域能源平衡为核心的直供电新模式;评估国内各区域新能源开发可行性,做好各区域新能源长期开发规划;积极参与绿证交易、碳资产管理等附加值活动。
  
  (三)精细管理,有效控制成本,涵盖初始投资成本的控制,以及运营过程成本的控制
  
  在初始投资成本的控制方面,前面分析了运营过程的折旧费用和财务费用都与初始投资有直接关系,因此,有效控制初始投资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是关于有效的价值取向,推进理性采购活动,这涉及很多方面,比如设计、监理、设备、施工、运维、服务、新技术、节能降耗等。现在在采购或价值取向上,行业内缺乏理性,缺乏健康价值取向的指引。二是关注主要设备的初始可靠性,这是项目“基因工程之三”的内涵,也是往往容易被疏忽的方面。实际上,设备的初始可靠性对项目运营期的运维质量影响非常大,设计的选型、配置的选型、供应链的可靠性都会影响设备质量,尤其是海上风电机组的可靠性影响更大。对于海上风电而言,如果设备的初始可靠性达不到要求,经常出现故障,由于出海维修的效率低下,将大量增加运维成本。三是国产化替代。这是降低新能源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家正在大力推动,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四是施工过程的有效管控。大家会觉得施工过程的管控实际上很简单,但在这里面,需要特别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恢复管理,做到“三同时”,因为这方面会出现很多问题,包括未能做到“三同时”,需要重复投入和接受处罚,无形中增加初始投资。五是注重现场安全管理,避免产生额外投资成本。只要出了安全事故,就得停工、整顿,无形之中会增加成本。六是进行合理有效、符合实际的融资管理,这方面就需要大家各显神通。
  
  在运营过程成本的控制方面,一是要正确处理好新能源项目运维特点的影响因素,针对点多面广、偏远、型号多、地理与资源差异等特点,进行差异化管理,大家都需要因地制宜进行相关探索,找出最适合属地项目的管理模式。二是要正确处理好智慧运维管理与设备日常运维与定检、应急检修的关系。现在很多开发商都在做智慧运维,建立大数据平台等,但按照运规,它们替代不了现场的日常运检。打个比方:一辆汽车行驶5000公里后需要做一次保养,行驶六七千公里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行驶两三万公里后再去做保养,这辆车差不多就不行了。同样,现场管理与智慧运维管理是相互辩证的,并不是能完全取代的。三是要正确处理人员使用的难点问题,如专业技能、人员配置、环境多样性及差异化、数岗兼职等。因为我们现在面临项目日益变得散和多,尤其分布式项目越来越多之后,必须做好人员的有效组织和管理。四是要运用好技术监督的职能。技术监督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做到防微杜渐,不能将运营质量的问题放到事后进行把关,而是要以预防为主,不能让设备问题扩大化。  

【延伸阅读】

标签:

中国华能
阅读上文 >> 扩博智能创始人严治庆:风电后运维市场如何用创新摆脱内卷|WISE2022未来能源创投新风向大会
阅读下文 >> 风电运维 | 国外孤儿机组技改提效方法探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tech/show.php?itemid=32033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