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材料验收
对原材料实施控制的第一关在原材料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应提供稳定的原材料。拉挤厂家最重要的着眼点应是把握树脂特性。应对每批进厂的树脂抽样检验,鉴定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检查的项目包括外观、粘度、酸值、固体含量、反应活性。应保存树脂检测的质量记录,从而为判断工艺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原始资料。
增强塑料在功能上与树脂同等重要。增强材料主要包括无捻粗纱、连续毡以及各种形式的织物。对于无捻粗纱应检测含水率、可燃物含量及线密度。对毡而言,除应检测单位面积质量及粘接剂含量外,还应注意纤维分布不匀的问题。经过测定增强材料的含水率等对于分析某些工艺质量问题的原因是非常有用的。对填料来说,应选择能满足产品性能要求的粒径,还应注意粒径分布不宜过宽;对颜料而言,应特别注意其研磨分散的均匀性,否则会给制品带来严重色差,还应留意其与树脂的相容性以及对树脂反应活性的影响。
(2)工艺线上的原材料
工艺线上的原料是指已配好的树脂混合料及将要或正在转化成产品的增强材料。在这一个控制点上主要着眼点仍应是树脂性能。将各种成组分在搅拌机中混合,制成均一分散的树脂混合料,混合过程中应防止温度升高太多。在将树脂从混合设备上移出之前应肉眼观察填料的分散性与污染。纤维在树脂槽中是否达到足够的浸润对拉挤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树脂的粘度是决定能否足够浸润的最关键参数。对工艺中的连续原丝毡应经常检查其宽度是否合适,使用太窄的毡时,部件表面会出现暴露的粗纱,还可能会出现其它的缺陷如树脂局部富余、外观难看等。使用过宽的毡时,由于它会为适应模腔而产生折叠,可能会引起增强层的定位无法控制。另外,由于毡必须打褶以进入模具,这样在打褶的地方会增加模具的磨损。
(3)工艺参数控制
拉挤成型的主要工艺参数有模腔温度、树脂温度、模腔压力、固化速度、固化程度、牵引力和牵引速度等。其中首要的是模腔温度。用于拉挤的树脂体系对温度都很敏感,模腔温度的控制应十分严格。温度低,树脂不能固化。温度过高时,胶液一入模就固化,使成型、牵引困难,严重时还会产生废品甚至损坏设备。模腔温度分布应两端低,中间高。其次是模腔压力。模腔压力是由于树脂粘性,制品与模腔壁间的摩擦力,材料受热产生的体积膨胀以及部分材料受热气化产生的。因此,模腔压力是制品在模腔内行为的一个综合反应参数,一般模腔压力在1. 7MPa--8. 6MPa之间。另一个重要参数是牵引速度,这是一个平衡固化程度和生产速度的参数。在保证固化度的条件下应尽可能提高牵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