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谈技术 >技术应用 >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全景图:市场由国外四大家族主导,国产替代前景广阔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全景图:市场由国外四大家族主导,国产替代前景广阔

2023-07-05 来源:国汽制造 浏览数:6089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全景图:市场由国外四大家族主导,国产替代前景广阔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全景图:市场由国外四大家族主导,国产替代前景广阔
  
  SOURCE FROM: SOOCHOW SECURITIES
  
  【摘要】
  
  *  2022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609 亿元,全球占比45%,为第一大市场。2022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28 万台,2011-2022年CAGR 26%,十年间销量扩增十倍;预计2022-2025 年我国机器人销量CAGR 为14%
  
  *  2022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仅35%,国产龙头埃斯顿/汇川机器人市占率仅6%/5%,国产化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   国产化率较低的环节总结为三点:
  
  1)大六轴:2022 年国产化率仅 17%,国产龙头埃斯顿份额8%,引领国产替代。
  
  2)汽车3C:2022年汽车及 3C 行业机器人销量占比达 47%,市场大、国产化率低,在锂电与汽车融合趋势下,国产品牌由光伏、锂电拓展至传统3C、汽车行业。
  
  3)焊接:2021 年焊接机器人国产化率仅 34%,凯尔达专注于焊接机器人业务,埃斯顿通过收购CLOOS 补齐国内厚板焊接短板,未来有望在焊接领域取得突破。
  
  1. 看好工业机器人赛道,受益智能制造+国产化双重驱动
  
  “机器人+”产业链全景图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中下游分别为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其中本体厂商位于工业机器人核心环节,本体厂商往往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布局,除减速器外购,伺服系统及控制器是本体厂商核心技术,一般均为自制。减速器环节普遍外购,代表性厂商包括RV减速器的纳博特斯克、双环传动、中大力德,谐波减速器的哈默纳科、绿的谐波、大族、来福等。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下游系统集成
  
  
  
  2. 工业机器人国产化提速,关注大六轴、焊接等低国产化率环节
  
  2.1. 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仅 36%,国产化正当时
  
  2022 年四大家族在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占率39%
  
  
  
  2022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仅 36%,龙头埃斯顿/汇川份额仅 6%/5%,国产化前景广阔。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是四大海外巨头,分别是日本的发那科和安川电机,以及瑞士的ABB、德国的库卡。2022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仅为35%,其中发那科/ABB/安川/库卡在中国销量分别为4.3/2.3/2.3/2.2 万台,市占率达到15%/8%/8%/8%,合计占比40%,而同期我国工业机器人龙头埃斯顿/汇川技术机器人销量市占率仅为6%/5%。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由国外四大家族主导,国产替代前景广阔
  
  
图片
  
  2.2. 聚焦低国产化率环节:大六轴、汽车 3C、焊接
  
  国产化率较低的环节成长空间大、壁垒高、盈利能力较好,总结来看,将国产化率较低的环节总结为三个关键词:大六轴、汽车3C、焊接。
  
  (1)大六轴:2022 年国产化率仅 17%,埃斯顿引领国产替代。工业机器人可分为大六轴(>20KG)和小六轴(≤20KG)机器人、SCARA 机器人、Delta 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大六轴机器人为最大品类,2022年销量占比35%,预计价值量占比达40%-50%。由于大六轴下游主要应用在汽车行业,并且装配、焊接、装卸等对于机器人载重、精度、稳定性要求较高,主要被传统四大家族垄断,2022年大六轴国产化率仅17%,远低于平均国产化率35%。在国产化率较低、壁垒较高的大六轴环节,国产龙头埃斯顿走在前列,2022年埃斯顿大六轴占公司机器人销量46%,行业份额达8%,引领国产替代。
  
  工业机器人可分为大六轴、小六轴、SCARA机器人、Delta 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
  
  
  
  2022 年大六轴机器人国产化率仅17%
  
  
  
  2022 年分机型销量份额(大六轴、小六轴、SCARA)
  
  
  (2)汽车 3C:国产品牌由光伏、锂电等新能源下游,拓展至传统3C、汽车。汽车及 3C 为工业机器人最大下游,2022 年两个行业机器人销量占比达 47%,也是四大家族基本盘。原因在于四大家族起家于汽车工业时代,汽车工业反哺机器人技术形成迭代,在相关行业对于机器人速度、载重、运动轨迹精度等方面要求较高,内资品牌产品与客户要求仍有差距,汽车主机厂对于安全性要求极高,客户粘性较强等因素下,传统汽车主机厂机器人国产化较为困难。然而,机会在于锂电与汽车融合趋势,国产品牌凭借在新能源领域积累,有望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推进国产化进程。近年来新能源为工业机器人增速最快下游,国产品牌凭借技术匹配、价格及交付等优势,在相关领域份额较高。2019-2022年我国应用于非汽车行业的机器人销量占比从68%提升至74%,其中锂电池、光伏发展最快,2019-2022年销量复合增速分别为60%/51%,相比之下,汽车用机器人销量复合增速仅为16%。在新能源初具优势基础上,国产品牌正向传统3C、汽车等领域加速渗透,由于传统领域市场大,国产品牌份额低,份额突破即带来较大增量。
  
  2022 年3C汽车制造占我国工业机器人下游行业47%(按销量)
  
  
  
  (3)焊接:焊接、装配与拆卸国产化率较低,关注凯尔达、埃斯顿。从应用场景看,2021 年按照国产化率从低到高排序分别为:装配及拆卸17%、洁净室 24%、焊接34%、搬运与上下料40%、涂层与封胶 41%、加工46%。值得一提的是,焊接机器人国产化率相对较低,凯尔达专注于焊接机器人业务,埃斯顿通过收购CLOOS补齐国内厚板焊接短板,未来有望在相关领域国产化取得突破。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热塑性复合材料在全球最新越野车型中的应用
阅读下文 >> 新一代开放式风扇发动机RISE:风扇直径3.3米,叶片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减排20%,减重1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tech/show.php?itemid=3214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谈技术